“踔厉奋发 笃定前行·记者基层共学共讲二十大”系列报道
韶山村发展集体经济让“贤”不让“闲”
报告摘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一线见闻
立春刚过,韶山市韶山乡韶山村春意盎然。走进村庄,以黄、白、灰为主色调的民居建筑映入眼帘,宽阔的道路纵横交织,水塘、农田与果林错落有致,中式古朴与现代简约在这里完美融合。空气中一股浓浓的年味儿还没消散,庭院改造的热闹劲儿又弥漫开来。
而在韶山村老村部的围挡内,一场变化正在拉开。
闲置“老村部”的新希望
今年1月11日,韶山村党委委员彭俊接到湖南财信证券公司的电话,要求就该公司租赁韶山村老村委房屋作为其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一事启动财务流程。这处已经闲置了五六年时间的集体资产终于迎来重新绽放活力的新希望。
2016年乡镇区划调整,韶山村、韶源村、韶北村3村合并为韶山村,原韶源村村部一直空着。集体资产在“睡觉”,让韶山村党委班子却睡不好觉了。
经过多次接触和探讨,2022年6月,韶山村与湖南财信证券公司签订租赁合同,老村部终于迎来“新生”。
“去年底,在老村部原址的主体重建工程已经完成,下一步就是内外装修了。”彭俊兴奋地告诉我们,“光这一项,每年就可以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约40万元!”
主席“祖田米”的现代化
在毛泽东同志故居前有一片面积约22.3亩的稻田,原本是毛主席家的祖田,现在的耕种者是韶山村的“新农人”李定洪。
2010年,李定洪成立韶山市祖田米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祖田米”品牌。年产2吨多的“祖田米”作为“韶山特产”向游客销售。在李定洪的巧思下,主席祖田观光农业越来越红火。2022年,通过土地流转,李定洪把故居前的自种地扩展到140亩,在毛主席故居前建设一个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让包括毛主席“祖田”在内的几百亩耕地耕作实现全程机械化。同时,还拿出10亩地引进北方优质旱稻品种试点栽种。
“现在看来效果非常好!”这个皮肤黝黑的汉子扳着指头向我们介绍,耕作全程机械化让种田变得“简单”起来。而更让他惊喜的是试种的旱稻,“比同类水稻每亩增产约100公斤,而且米质非常好,软和!”今年,他准备再扩种30亩。
规模化、现代化做优极具地方特色的“祖田米”“韶山红”茶叶等品牌,为韶山村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求学路”背后的产业链
沿着滴水洞停车场走上几百米,有一条长约3.8公里的小路,这就是少年毛泽东求学立志之路。2022年上半年,这条投资1000余万元、一直延伸到毛主席外婆家的小路竣工。目前,正在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新的一年,这里将主要开展红培、研学等活动。
“‘少年毛泽东求学立志之路’项目,是我们擦亮‘红色堡垒’党建品牌的动作之一。”韶山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毛春山介绍说, “我们在这条路上设置了很多教学模式,满足了青少年研学市场和党政培训市场的需求,丰富了韶山的教育培训产品和文化旅游品牌。”
近年来,韶山村充分发挥地处韶山核心景区的优势,运用好毛泽东广场、毛泽东同志故居等红色景点,开发少年毛泽东求学立志之路、李家祠堂等体验线路,运营好韶山三农干部学院、兴乡研学基地等,逐步形成了“红色旅游+教育培训+研学实践”产业链。
学习手记
作为全省最早实现全面小康的村,韶山村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有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充分利用特色资源,盘活闲置资产。通过流转土地、盘活闲置资产和重新整合资源等方式,5年时间里,韶山村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收入的飞跃。
在采访中,我们深切感受到,韶山村让毛春山、李定洪这样的“贤”人充分解放思想,放开手脚,把土地流转起来、资产经营起来、农民组织起来,让沉睡的资源变成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活钱”。也正因为此,2022年,韶山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248万元,入选了“湖南集体经济百村案例”。
“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这是一位村民的朴实话语。数字可以说话:随着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现在韶山村全村人均收入达到34680元,村民直接分红及社会保障福利达400余万元。(365bet官网提现说维护_be365官网_365bet提款时间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吴新春 通讯员 肖燕 毛波)